喝茶到一定阶段,和茶友的交流上就会有专业的术语冒出来。就拿泡茶来说,除了我们平时常说的“出汤”外,还有“留根”、“闷泡”和“坐杯”,这其中的区别,你知道么?
01留根
所谓留根,就是在泡茶的时候不一次将茶汤出尽,留一部分在杯/壶中,和后道的茶在一起。
采用这样的泡法,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到延续,使得茶汤的风味不会有太大的起伏变化,是有意为之的。
“留根”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、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。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,有出六分留四分,也有出七分留三分等等。
在泡茶时,一般有两种情况会用到留根法。
1煮茶
煮茶,就是把茶煮着喝。煮茶过程中,茶和水直接接触,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,茶叶中的物质析出,溶于茶汤,形成独特的风味。
一般在煮茶的时候,不要每次都把茶汤都倒干净,留下1/5的母汤,以备续水之用。
以煮老白茶为例,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、柔和,不会有太大的变化。
2泡绿茶或新白茶时
冲泡绿茶、白毫银针、白牡丹这类茶时,也可以采取留下部分茶汤,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。
留部分茶汤在杯中,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,可以使下一泡茶汤有着更好的口感体验。
这样可以均匀每一泡茶汤的浓度,避免出现前几杯鲜爽清香,后几泡就变得宛如白水般的窘境。
02闷泡
闷泡,可理解为“闷+泡”。
闷,指的是密闭,使不透气。要形成闷的条件,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。泡,即茶叶浸泡在水中。
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,就是加够水之后,盖上盖子闷泡,至少3分钟时间。如用紫砂壶、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,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。
在茶圈,闷泡这个话题,常常引发不少争议。旗帜分明,观点鲜明,分为两大阵营。
一队,支持泡茶时要闷泡,若是不闷泡,茶汤根本没滋味。再加之,好茶不怕闷,闷了也不苦不涩的,才是好茶。泡茶不闷泡,根本分别不出茶叶的好坏。
另一对,反对泡茶闷泡,认为这是对好茶最大的破坏,闷泡根本并非常规喝茶方式。好茶,内质丰富,泡茶时稍稍与水接触,内质物便会磅礴而发,释放出好滋味。
若是用闷泡的手法,内质物提早过多释放,一来造成内质物损耗,二来容易将茶泡得浓重苦涩,不符合健康喝茶理念。
闷泡,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。很多老茶客会采用闷泡,但目的让茶叶的缺点呈现出来,由此来决定是否值得购买。
在日常饮茶过程中,不建议用闷泡的方式喝茶。这种长时间闷泡出来的茶,茶汤会变得苦涩、浓烈,对人体的刺激过大。
03坐杯
从字面意思上讲,“坐杯”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。而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,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。
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,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,喝在嘴里没啥滋味。但看茶叶,它还没有完全舒展,丢了又很可惜。这时候,我们就会延缓出汤的时间。至于延缓的时间,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。
如果是冲泡岩茶,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,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,滋味释放会多一些。如果到了第八泡,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,约1分钟。
需要注意的是,坐杯和闷泡,是不一样的。
闷泡是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,比如审评茶叶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,更容易呈现茶叶的缺点。而坐杯是循序渐进的,目的是让茶汤更好喝。
分清这些泡茶方法在细节上的不同,在真正冲泡茶叶时正确应对,从而泡出更好喝的茶
来源:网络